2019年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分子病理研究中心博后及实验员招聘公告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分子病理研究中心博后及实验员招聘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分子病理研究中心秉承“聚焦需求、突出特色,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集成资源、开放共享,科学配置、动态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为临床工作者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人员创造一个合适的协作环境以促进全面综合的世界一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心目前共有PI 7人,已承担973、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先导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在过去几年中,已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EMBO Journal、PNAS 、Cancer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Review Cancer、Annals of Onc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Functional & Integrative Genomics、BMC Systems Biology、Cancer Cell、Cancer Discovery、 Genes&Development、 Journal of Cell Biology、Autophagy、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和JBC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中心研究方向包括:肿瘤发生、肿瘤免疫、肿瘤病因、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细胞自噬、细胞代谢、细胞信号转导、肿瘤遗传与表观遗传、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心对于已接受良好科研训练的博士后,以中心的科研平台为支持,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青年科研工作者成为科研骨干,以期成为未来的学术中坚力量。
中心主任:张旭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在肿瘤细胞凋亡/生存的信号转导及分子机制,非编码RNA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以及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包括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如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和Oncogene等。 被引用约10000次,目前H因子为43 (Web of Science)。近5年来阐述了(1)肿瘤细胞促生存信息通路在调节对免疫检查点抗体治疗反应中的作用;(2)发现在黑色素瘤中p53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肿瘤抑制因子,而是作为癌基因起作用的,并在60多位黑色素瘤病人的肿瘤中获得验证;(3)“抑癌基因”INPP4B在结肠癌和黑色素瘤中实际发挥促癌作用;(4) RIP1激酶在黑色素瘤中是一种促癌因子。
吴 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2007和2012年,所培养的研究生2次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包括: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 PNAS, EMBO J,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被引用超过3200次。目前是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委并担任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副主编。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政策、医学科学院“国际化人才特区”政策和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现公开招聘博士后及实验技术人员:
一、招聘人员及要求
(一)师资博士后
1.申报人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者一般为应届博士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大学教育背景,系统严格的科研训练经历,身体健康,能够满足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
(2)需在SCI或EI检索源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2、待遇
中心为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并提供博士后公寓。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享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子女入托入学等学校在职教职工的同等待遇。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同时享受学校其他相关科研成果奖励政策。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考核合格,契合学科发展需要,并符合我校留校条件的,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可选聘为我校专任教师或研究人员。
(二)实验技术人员
原则上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医学、药学、动物学、生物学、计算机或生物信息分析等相关专业背景。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全面、动手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中心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二、应聘方式
1.申请人须提供:中英文个人简历,工作设想(Research Proposal,中英文),代表性论著(2-3篇),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件、个人身份有效证件复印件或扫描件,相关专业技术任职及资格证明,主持或参与的课题(项目)的证明材料等。所有文件由PDF合并为一个文件。
2.通过初步筛选者,参加中心组织的招聘答辩。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赵小红 0371-87160249,周文文 0371-87160225
电子邮箱: zxh_920122@126.com,zhou_wenwen@126.com
通信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路与经二路交叉口科教大厦809室
备注:本招聘信息长期有效,岗位招满为止。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