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考与省考申论考试政治类主题全面分析
河南公务员网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把申论考查主题分为五类: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主题、文化主题、生态主题。以下将针对政治类主题为考生进行具体分析。
近年来,国考、省考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其中政治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关系联系得最直接、最密切,是申论考试各类题材中出现频率较高、考查力度较大的热门题材,虽然在国考中单独考查较少,但在省考中却较为常见。
政治主题又多与社会主题相关联,除考查考生对政治热点的敏感及熟悉程度外,更对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侧重。
通过对2007-2015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3个地方省市选取政治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5个;2009年,5个;2010年,2个(截止9月13号);2011年,2个;2012年,3个;2013年,4个(上海2套);2014年,2个;2015年,4个(广东2套)。
河南公务员网专家分析,近年政治类题材的申论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部分题材只限于政治领域,与其他题材交叉命题较少,如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推动公共政策科学化、“三公”经费公开等。
二是表面考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实质侧重考查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政治题材的隐蔽性加深。考生仍然需要一切从政治角度着眼,站在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不为题材的伪装所惑。
三是回避敏感问题和重大时政题材,呈现一定的脱敏性和滞后性。重大敏感事件、中央尚无明确结论的事件和问题,一般不会在当年考题中出现;只有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或针对类似事件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地方取得了新经验,或推出的改革新政(如简政放权),才能作为考试的命题。如瓮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并为类似群体事件的处置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才会被作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训分别列入2009山东省直、2009重庆申论的考试题材。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河南省公务员申论文章行文三大方法
近年来,国考、省考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其中政治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关系联系得最直接、最密切,是申论考试各类题材中出现频率较高、考查力度较大的热门题材,虽然在国考中单独考查较少,但在省考中却较为常见。
政治主题又多与社会主题相关联,除考查考生对政治热点的敏感及熟悉程度外,更对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侧重。
2007-2015年政治类真题统计表
序号 | 年份 | 省别 | 主题 |
1 | 2015 | 广东(一) | 农村基层治理 |
1 | 2015 | 广东(二) | 守纪律讲规矩 |
1 | 2015 | 江苏 | 惠民政策和百姓民生 |
1 | 2015 | 上海(A) | 创新社会治理 |
2 | 2014 | 深圳 | 法治思维 |
1 | 2014 | 上海(A) | 政府职能转变 |
2 | 2013 | 陕西 | “三公”经费公开 |
3 | 2013 | 上海(A) | 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 |
4 | 2013 | 上海(B) | 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 |
5 | 2013 | 广东(三) | 创新社会管理 |
6 | 2013 | 河北 | 转变政府职能,关注民心工程 |
7 | 2012 | 天津 |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 |
8 | 2012 | 上海(A) | 创新社会管理 |
9 | 2012 | 安徽(A) | 党风建设与党群关系 |
10 | 2011 | 上海(A) | 坚持廉政勤政 |
11 | 2011 | 吉林(乙) | 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 |
12 | 2010 | 上海 | 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
13 | 2010 | 吉林 | 建设学习型政党 |
14 | 2009 | 吉林 | 政府政策制定 |
15 | 2009 | 山东 | 处理群体事件等复杂问题 |
16 | 2009(春) | 重庆 | 瓮安“6.28”事件 |
17 | 2009(春) | 福建 | 政府与媒体关系 |
18 | 2009 | 云南 | 车牌申领方式改革 |
19 | 2008 | 云南 | 行政伦理建设 |
20 | 2008 | 吉林(甲) | 转变政府职能 |
21 | 2008 | 江西 | 公务员职务犯罪 |
22 | 2008 | 上海 | 政府绩效评估 |
23 | 2008 | 河南(法院、检察院系统) | 政府维护社会公平 |
24 | 2007 | 北京(应届) | 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25 | 2007 | 上海 | 公务员精神的价值取向 |
26 | 2007 | 吉林(乙) | 调解员制度 |
河南公务员网专家分析,近年政治类题材的申论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部分题材只限于政治领域,与其他题材交叉命题较少,如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推动公共政策科学化、“三公”经费公开等。
二是表面考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实质侧重考查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政治题材的隐蔽性加深。考生仍然需要一切从政治角度着眼,站在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不为题材的伪装所惑。
三是回避敏感问题和重大时政题材,呈现一定的脱敏性和滞后性。重大敏感事件、中央尚无明确结论的事件和问题,一般不会在当年考题中出现;只有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或针对类似事件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地方取得了新经验,或推出的改革新政(如简政放权),才能作为考试的命题。如瓮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并为类似群体事件的处置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才会被作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训分别列入2009山东省直、2009重庆申论的考试题材。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河南省公务员申论文章行文三大方法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