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半月谈》第13期
半月谈是历年考生参加河南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河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ngwy.org/)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是《半月谈》2015年第13期内容:
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还是硬道理。面对种种困难,保障平稳增长,我们自应有一种紧迫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期,还得涵养发展定力,保有发展自信,坚持发展创新。
公共领域投资,依然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的空间。
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速增长已经风光难再,我们驾轻就熟的三驾马车也已奔跑乏力。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出口遭遇困局,居民消费保持平稳,不会大落大起,放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还大有潜力可挖。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都还是发展“短板”。于是,我们看到中央接连出台加大投资政策,责令相关部门提高审批效率。
新的投资政策坚持的是改革的思路,鼓励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保障的是融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发展。然而,一些地方又出现传统增长思路复归,唯GDP论又在冒头;一些地方违反国家政策限制,还在以各种变通方式延续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制造洼地效应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一些地方曾经因为要重点保障生态功能松绑GDP总量考核而庆幸的政府官员,又开始投身拉项目、拼工业的竞争行列,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重新列为政绩考核、上级督查和干部考察内容。有基层干部反映:“‘唯GDP论’虽然未写进官方文件,但它隐藏在领导讲话里,散落在各个考核文件中。” 这些地方的政府心态变化可见一斑。
新兴产业成长,正展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新的愿景。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在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吹响号角。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能不能成为撬动中国企业挺进高端制造业的有力支点?
令人欣喜的是,长三角正崛起机器人国际巨头生产基地,珠三角的年轻机器人群落也在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400多家小型制造商,还有在建或已经运营的3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拥而上的大跃进乱象。本土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的总裁感叹,“机器人热已经达到110度了”。不少地方,有点机器人的概念就堆到一块儿。“尽管公司还处于机器人概念设计的阶段,还没有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但已被当地政府树为机器人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缺失,是中国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困境挥之不去的梦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盲目投资”,是风电、光伏等多个先驱行业曾经付出巨大代价的成长弯路。而机器人产业是否会重蹈覆辙?它的蓬勃声势能不能成为中国制造涵养国际竞争力的优良生态?
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成中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的引擎。
互联网的出现,为产业融合、分工深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工具和重要的集成平台。“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变革传统行业的经济形态,催生着新的动力,展示了新的机遇。
如何充分释放这一动力,把握这一机遇?还须祛除种种浮躁现象。
一是炒作概念。我们不能以为只要自己站到了一个风口,就什么都能飞起来,以为讲了一个互联网神话,就可以找到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终南捷径。还是听一听百度CEO李彦宏的忠告吧:风口论包括猪论充满了投机思维,如果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挺危险的。应当清醒,“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业内专家介绍,看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联网连接后有无产生质变,并且这种质变不在于提升效率,而是体现在供需的重构上。二是互相攻讦。一些互联网企业恶意抹黑竞争对手,利用网络推手误导社会舆论,上演一幕幕互掐闹剧,并堂而皇之地将此当做营销秘诀和生存之道。三是避实就虚。离开深厚的工业基础,离开扎实的科技创新,离开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价值导向,一心沉湎于虚拟经济,总是想象着弯道超车,甚至仅仅贪图于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最后很可能流于泡沫,步入歧途。
加快发展,既要只争朝夕,还须行稳致远。
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应有清醒的认知。虽然下行压力加大,但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经济运行还在合理区间。应当鼓足信心,主动作为,去谋取稳速增长,锚定转型升级,积蓄发展势能。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应有科学的把握。“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喝水。”应当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激发市场内生活力。我们对发展转型的风险应有理性的应对。从消化存量到开发增量,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崛起,从稳定当下经济增长到培育长远发展动力,是一个过程。我们更多地应从制度环境建设入手,积极培养企业的转型力量,顺利跨越产业的转型盲区,有效化解社会的转型冲击。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半月谈》第12期
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本是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然而,随着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令人心生警觉的是,一种急躁焦虑情绪在潜滋暗长。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还是硬道理。面对种种困难,保障平稳增长,我们自应有一种紧迫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期,还得涵养发展定力,保有发展自信,坚持发展创新。
公共领域投资,依然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的空间。
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速增长已经风光难再,我们驾轻就熟的三驾马车也已奔跑乏力。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出口遭遇困局,居民消费保持平稳,不会大落大起,放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还大有潜力可挖。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都还是发展“短板”。于是,我们看到中央接连出台加大投资政策,责令相关部门提高审批效率。
新的投资政策坚持的是改革的思路,鼓励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保障的是融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发展。然而,一些地方又出现传统增长思路复归,唯GDP论又在冒头;一些地方违反国家政策限制,还在以各种变通方式延续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制造洼地效应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一些地方曾经因为要重点保障生态功能松绑GDP总量考核而庆幸的政府官员,又开始投身拉项目、拼工业的竞争行列,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重新列为政绩考核、上级督查和干部考察内容。有基层干部反映:“‘唯GDP论’虽然未写进官方文件,但它隐藏在领导讲话里,散落在各个考核文件中。” 这些地方的政府心态变化可见一斑。
新兴产业成长,正展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新的愿景。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在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吹响号角。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能不能成为撬动中国企业挺进高端制造业的有力支点?
令人欣喜的是,长三角正崛起机器人国际巨头生产基地,珠三角的年轻机器人群落也在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400多家小型制造商,还有在建或已经运营的3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拥而上的大跃进乱象。本土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的总裁感叹,“机器人热已经达到110度了”。不少地方,有点机器人的概念就堆到一块儿。“尽管公司还处于机器人概念设计的阶段,还没有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但已被当地政府树为机器人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缺失,是中国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困境挥之不去的梦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盲目投资”,是风电、光伏等多个先驱行业曾经付出巨大代价的成长弯路。而机器人产业是否会重蹈覆辙?它的蓬勃声势能不能成为中国制造涵养国际竞争力的优良生态?
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成中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的引擎。
互联网的出现,为产业融合、分工深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工具和重要的集成平台。“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变革传统行业的经济形态,催生着新的动力,展示了新的机遇。
如何充分释放这一动力,把握这一机遇?还须祛除种种浮躁现象。
一是炒作概念。我们不能以为只要自己站到了一个风口,就什么都能飞起来,以为讲了一个互联网神话,就可以找到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终南捷径。还是听一听百度CEO李彦宏的忠告吧:风口论包括猪论充满了投机思维,如果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挺危险的。应当清醒,“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业内专家介绍,看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联网连接后有无产生质变,并且这种质变不在于提升效率,而是体现在供需的重构上。二是互相攻讦。一些互联网企业恶意抹黑竞争对手,利用网络推手误导社会舆论,上演一幕幕互掐闹剧,并堂而皇之地将此当做营销秘诀和生存之道。三是避实就虚。离开深厚的工业基础,离开扎实的科技创新,离开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价值导向,一心沉湎于虚拟经济,总是想象着弯道超车,甚至仅仅贪图于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最后很可能流于泡沫,步入歧途。
加快发展,既要只争朝夕,还须行稳致远。
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应有清醒的认知。虽然下行压力加大,但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经济运行还在合理区间。应当鼓足信心,主动作为,去谋取稳速增长,锚定转型升级,积蓄发展势能。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应有科学的把握。“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喝水。”应当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激发市场内生活力。我们对发展转型的风险应有理性的应对。从消化存量到开发增量,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崛起,从稳定当下经济增长到培育长远发展动力,是一个过程。我们更多地应从制度环境建设入手,积极培养企业的转型力量,顺利跨越产业的转型盲区,有效化解社会的转型冲击。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半月谈》第12期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