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三支一扶面试必须注意的几个误区
根据中公教育专家长期以来对面试的研究,总结出一些面试中必须注意的误区,供考生参考,引领考生正确认知面试、认知自己。
一、心理误区
考试中心理状态很重要,考生在考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免走进心理误区。在面试考试中最容易出现三种心理误区。
第一,过于自信,看轻面试。这种心理一般出现在一些笔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或是一些通过裸考顺利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他们一般都认为自己很优秀,对自己充满自信,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忽视了对面试的复习和练习。殊不知笔试不能与面试同日而语,面试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考核,知道未必能做到,想的好未必能说的好。
第二,过于自卑,看轻自己。有些考生认为自己进入面试纯粹是一种偶然,与那么多精英一起竞争没有什么优势,或是有些考生会硬生生的给自己找一些不足,来增加自己的考试压力。例如认为自己的胆子很小不敢面对考官、自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流畅、自己对面试知识掌握的不足够等,这些心理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考生的考场发挥,考生应该在考前调整好自己的这种心理状态,努力建立起自信心,找准定位。
第三,“期望”过高,加大心理压力。有些考生对公务员考试期望过高,或是因家里人的面子问题,急欲通过面试考试,无形的给自己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可是压力越大考试却往往会不尽如人意。因此,考生应该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公务员面试,正确认知自己。
二、礼仪误区
在公务员面试考场上,考生的仪表、仪态、仪容、谈吐举止礼仪方面的每个细节都会引起考官的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到考官对考生的整体评价。因此,有的考生想通过较好的礼仪来博得一个开场红,也不免进入到一些礼仪误区。
第一,注视考官,不是扫视;面试中要求考生入场和答题时能注视考官,对考官表示起码的尊重,和对自己自信的一种展示。可是有些考生却没有正确的理解,进场和答题时目光象征意义的对所有考官进行了一次扫视,不免给考官生硬刻板和古怪的感觉。考生只要保持平时与人交流时的那种礼貌、自然大方即可。
第二,问好繁琐,不精练;其实问好在考试中就是个礼节,真诚表达即可。有些考生把问好看的很重,甚至想通过这点来博得考官的好感,会在问好时加入很多的感情色彩,有套近乎之嫌。例如“考官您辛苦了,今天给我面试,我表示非常感谢”,问好过于繁琐,而且这么繁琐的寒暄用语,在紧张的面试考场也很容易出现语言变形。
第三,造作的完美,并不美。有些考生在坐立行走方面都很讲求规范,一板一眼,甚至手的摆放姿势、站立腿的分立都很注意拿捏尺寸,给人以生硬造作的感觉。考生礼仪的过于规范,不免加重了考场的紧张感,给考官造作拘谨的感觉。
三、语言误区
考生在考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考官的面前,赢得高分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考生在考场上往往容易过于要求完美出现以下语言误区。
第一,纠结词的完美,影响连贯性。考场上的考生急欲表现的最好,细枝末节也很注意,甚至一个简单用词都要纠结好久,既耽误了时间,又给人不连贯的感觉。这时也无疑是告诉考官这个词我想不起来了,其实这时即使用一个不够理想的词表达出来,也比在那卡壳要强的多,因为词语的连贯表达,会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第二,过于强调个性,用词偏激。公务员面试虽然要求考生可以适当有些个性,但是更多的是要求考生是中庸的,能站在公务员的角度理性看问题、想问题,用词不偏激。有些考生在面试中想把自己的观点淋漓尽致的在考官面前展示出来,有时对某个事件的看法不免会出现一些偏激。例如有的问题讲我国存在一些贪污腐败问题等,有的考生就讲“贪污腐败问题在我国是很普遍的”、“对于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是政府不作为的表现,我很痛心”,这样考生虽然讲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用词过于偏激,过于绝对,给考官一种极端的感觉。
四、内容误区
在面试中内容相对比较重要,很多考生会更着重在这方面下功夫,考试中考生也很容易出现以下内容误区。
第一,面面俱到,追求完美。有些考生总是希望全面运用好面试的答题时间,答的越多越充实越好,往往会出现答题内容过于繁杂、冗长,主次不分明的情况,使考官听的很辛苦。例如组织管理类试题中的组织活动,有的考生在计划、准备、实施、总结上都很讲求细节,导致重点不突出,整体上都给考官长篇大论的感觉。
第二,打造亮点,名言故事累加。答题中考生都希望让自己的答题更出彩,更能吸引考官的注意,往往会在答题中加入一些名言警句,或是加入一些故事,这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关键是一定要适当,不能出现过于累加名言、故事,导致文不对题的情况。
第三,为答题而答题,为考试而考试。这点不仅体现在答题的内容上,也体现在考生的答题感觉上。有的考生只是粗浅的掌握着一些答题的思路,只要是综合分析题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上就是辩证分析法,对的错的都要辩证一下。组织管理题就是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组织一个毕业生十年聚会,最后还加一个要总结进行汇报。这样的话就给考官生搬硬套的感觉。而且随着公务员面试的不断深入,命题也更加灵活,题目和生活融合的更多,融入现实中场景的题目也层出不穷,考生答题时已经不能一味生搬答题模式,而要把自己融入题目场景进行答题。因此考生在答题中往往也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即有真情、动真心、说真话,向考官真实的展现自己。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