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公务员报考利弊
“你报了哪个部门?”成了这些天应届毕业生打招呼的常用语。笔者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也与周围多数同学一样,投入了考公务员大军。这篇采访调查便来自身边。
1、公务员工作安稳待遇好大家都挤这个优质就业独木桥
大学生蜂拥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的工作安稳、待遇好。社会上有关公务员的“好处”也在大学里流传,诸如“工资基本不动、吃喝抽有人送、时常公费旅游”等等,有的部门看病还是公费医疗。虽然今年的公务员职位里近40%要求有工作经验,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职位仍占大多数。
首都师范大学03级电子信息工程系的李华很早就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了,她的成绩完全可以参加考研。她说,现在就业压力太大,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三年后的情况难以预料,又是女生,父母希望自己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公务员就是最好的选择。李华已经开始第二轮复习了,“没有工作经历,考试成绩才是自己的强项”。
小刘是海淀走读大学的专科生,她已经联系到了一份工作,但觉得待遇不好。公务员招考中的一些职位也面向大专生,她正在满怀信心地备考。
2、研究生一个班70%学生报考博士生、留学生、大专生同进考场
北师大英语系研三的一个班70%学生都报考了国家公务员,为了避免“撞车”,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职位。一些女研究生感叹道:她们就业还不如本科生有优势,年龄大了,很多单位不希望刚来工作就结婚生子。
不只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热报公务员,博士生、留学生、大专生都在追求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王启东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去英国留学,刚刚拿到国际贸易和社会学两个硕士学位。“这年头,一不小心就成为海带(待)了。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肯定没有那些知名外企高,但工作压力相对小,也不用担心被淘汰,反正是越老越值钱。”王启东对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英语水平很自信,认为以自身的条件应该能考上理想的职位。
人民大学读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杨哲,从小到大都是学生干部,他认为自己的性格和专业都十分适合做公务员,当干部是他的理想。杨哲已经报了国家公务员,年底的北京市公务员也要报,他还打算去考上海和深圳的公务员,被同学们称为“公务员考试专业户”。该校中文系研究生黄惠报的是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文秘工作科员”,她一直青睐在中央机关做秘书,可最后两天上网一查,报名人数已超过3000。“以前还挺有信心,现在都不敢奢望了,就当陪考一次吧。”
3、父母亲友强烈要求报考把当国家干部看成荣誉
无论是有许多“关系”的京籍大学生家长,还是边远农村的父老,大多鼓励孩子报考公务员,有的甚至是“强烈要求”。北师大英语系研三的瞿蕾本来不想凑热闹,但父母和亲友们都强烈要求她报考,理由是国家公务员工作稳定,适合女生;在国家部委工作,整个家族都能引以为荣。这类受父母之命的考生不是个别,学国际贸易的王宇嘉,英语水平相当不错,一直打算到外企闯荡,父母却监督他在网上报了名,还说可以帮他找关系。
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建议:大学生择业要先看清个人条件和自己的兴趣指向,选择某一职位就要了解其工作性质;作为父母应该遵从孩子的选择,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较强,压迫式、命令式的就业选择对孩子成长不利,敬业就更无从谈起。
4、最担忧“有关系”才被录用过来人的经验也许还有用
已在国家商务部工作两年的公务员小常说,最近很多人民大学的学弟学妹问,当初怎么考上公务员的?是不是在部里有关系?首先,我家里没有任何关系,考上公务员的程序跟所有人一样,经过一层层的笔试和面试,应该是靠自己的实力。当时,有些同学比我的笔试成绩高,可是在面试之前,他们总在想,肯定有人会通过关系把自己顶掉,所以面试时或紧张或懈怠,影响了临场发挥。当然,“党员、男生、在新闻媒体实习的经历和作品”等因素,也是他当年的优势。
过来人的经验也许还有用。小林是人民大学新闻系研一的学生,他去年也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达到了报考部门的分数线,他复习时主要是做一些真题,研究一下题型。至于申论,自己平时写过很多文章,经常看各大报纸的评论。但是,当时的心思在考研上,面试之前没做什么准备,就没有被录取,看来面试相当重要。
距离11月25日考试不到一个月,一些考上国家公务员的“过来人”都表示,考试虽然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掌握了题型、做题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20多天里会有很大提高。同时要多关注报纸的评论和《半月谈》等报刊,学习一下评论的写作方法和政治观点,也可以收看一些新闻监督的电视节目,增加自己对时政问题的了解,以利于申论考试。本报实习生宫小飞阎密
提醒考生
不要盲从盲信公务员考试辅导班。现在,不少辅导班在大学里大做宣传,有的还承诺:参与培训的考生只要考上公务员就全额退还学费等。需要提醒的是,国家人事部表示,公务员招考没有指定考试参考书,也从未举办或授权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班。那些打着公务员考试命题组旗号出版的参考书、举办的辅导班,考生们不能盲从盲信,以免受骗上当。有些教师对公务员考试进行研究和分析后,总结出一些实用的考试方法和思路,可供考生参考。
很多报考并已被录用的公务员认为,公务员考试无捷径可走,平时的积累、笔试面试时良好的发挥才是关键。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