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初任检察官面试热点:早产饮料是怎么逃过监督的
近日有市民爆料,位于怀柔区的北京禧宝露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代加工的饮料存在“早产”现象。《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代加工的三元核桃花生乳和阿尔发杏仁露确有“早产”。而大量“早产”饮料的禧宝露公司,2011年还曾被授予“北京市著名商标”称号。
拥有“著名商标”,却做着违规违法的事。禧宝露公司作为生产商,如此作为,不仅损害代工产品的品牌声誉,更危害消费者健康。该厂工人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三次看见饮品“早产”现象,可见这对该公司来说,“早产”并非首犯。这样的企业,自然不能指望它能自筑防线,问题在于,那些把产品托付给它的企业,比如三元公司,对“早产”现象可曾发觉?或者有无监督措施?更重要的是,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是否到位?
三元公司回应称,已于2012年12月18日与问题企业终止合作,并称对三元核桃花生乳“早产”一事并不知情,“按照三元公司的生产要求,必须是“哪天生产就喷印当天的日期,决不允许延期”。不过,禧宝露公司却称,“企业9年都是提前标注生产日期”。两种说法显然存在矛盾。究竟“早产”的真相如何,显然有待进一步调查。
即便是三元公司不知情,但作为北京的知名品牌,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在产品质量把关上理应肩负更大的责任。相关企业停止合作后还在继续生产三元奶,三元公司却一无所知,这未免太疏忽了。借此事,三元公司需要举一反三,查明监管漏洞所在。
此外,还值得追问的是监管部门。“早产饮品”不像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监管上的技术难题,只要监管部门用心,或许并不难遏止。动辄十万罐 “早产”10天,很难遮掩,只要监管人员不定期去工厂抽查,相信就能有效震慑这种不轨行为。或者,通过畅通举报渠道,知道“早产”饮品的工厂员工很多,如果出台一些奖励措施,相信也能收效显著。
为预防过期食品危害消费者健康,有关部门也出台过一些应对措施。比如,今年1月份,国家工商总局明确要求,食品经营场所应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做出醒目提示。北京还在一些超市试行过“临期食品专柜”。问题在于,如果食品包装上的日期根本就不算数,那超市等终端的提示再醒目,也防止不了“被过期”。
对“早产”现象,重要的是预防。根据此前曝光的多起食品“早产”丑闻来看,奶制品、饮料无疑是“早产”的高发领域,因此政府监管部门理应对此加强监管,多进行突击抽查。一个代工多个知名品牌食品的企业,既然9年都“早产”,其中反映出的监管漏洞,值得认真查找。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