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郑州 洛阳 开封 许昌 新乡 濮阳 焦作 鹤壁 平顶山 安阳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 推荐阅读

应对公务员招录 《申论》备考注意啥?

Tag: 2013-07-05    来源:河南公务员考试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09年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复习与备考?日前,记者对考试学博士、公务员考试研究资深专家王文成先生进行了专访。他在对10年来中央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就《申论》的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跳出热点看热点
  一提《申论》考试,考生就认为要考热点问题。其实,热点问题只是《申论》科目命题的载体,通过热点问题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进而展现上述能力要求,才是《申论》考试的目的和考生应该下工夫的地方。就热点而言,目前的热点问题不少,汶川地震、奥运会成功举办、三鹿奶粉事件、股市波动、全球金融危机、商品房价格和就业、教育公平、三农问题等,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把握,必须跳出热点看热点,即要把这些热点问题放到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下,去归纳概括、分析原因、探究对策。
  理论、政策储备充足
  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以至提出对策,必须把当前的政治理论和相关政策作为分析工具,否则考生作出的概括、分析的原因、提出的对策与政务工作沾不上边。如2007年的国土资源问题,就涉及日益刚性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在资料中提及,也可能在材料之外。这就要求考生首先知道与材料相关的国家政策精神,其次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理解、剖析、运用政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当前,必须把握的主要政治理论和政策有: 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等理论,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和谐文化与文化创新理论,信息公开,政府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效能政府等政策。
  强化四种能力
  近3年中央公务员考试大纲对申论的表述没有变化,都是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按照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通过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展示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近几年来申论试题设问方式虽然一变再变,但对四个能力的考查没有改变。
  注意角色转换
  近两年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中不断强化“基层工作经历”这一要求,落实在《申论》科目上,体现为要求考生作答时必须以公务员的身份、政务工作的内在逻辑要求来理解材料,以公务员的职位要求来分析材料。所以,考生在备考时必须把自己摆到政务工作的情境中去,用材料给定的职位和角色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更符合命题者意图的对策,所以考生在备考时不仅限于材料的占有和热点问题的搜索,而应当通过不同方式深入了解政府工作,把握政务要求。
  题目求新下笔求实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对题目的拟定要把握两条,一是大题目小文章,使人感到题目新颖;二是多用判断式表达,让阅卷人员一下子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如《为提高应对公众突发事件能力开“方”抓“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等题目。但要牢记,下笔要实。历年的《大纲》都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命题对这一思想的落实,体现在选材无限杂糅,通过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剔除申论材料中的大量无用信息中找出主要的、有效的信息。近年来,《申论》命题材料涉及的政策越来越具体、微观。如2007年的“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问题,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从细小问题入手,作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最后,王文成还提示考生备考远离不看大纲,埋头复习;不讲方法,只顾做题;不信自己,过分倚重辅导教材、辅导班,甚至寄希望于所谓公务员考试冲刺密卷的误区。考生应该把自己摆到考试的主体位置,坚定信心、积极准备,根据需要慎重选择。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h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3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