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公务员 科学调整心态冷静面对考试
中直机关招考公务员,目前我省的报名人数已经有3万多名。如何理性看待公务员报考热?如何科学调整心理,发挥出真实水平?日前,记者专门采访了省人事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考试学者和心理咨询专家。
“报考热”表现及原因
一是体现为人数持续增加:从2005年中央机关公务员招考以来,全国和我省的报考人数都是与年俱增,2007年的报考人数为3万多人。二是体现为报考职位集中:到10月25日15时,本次公务员报考“热得烫手”岗位当属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干部人事管理一职:供求比再创历史新高4407∶1。
报考人数多的职位,主要原因是资格条件较宽、限制条件少,如广电总局人事司的职位,没有专业、政治面貌、户籍、工作经历、身份等限制,学历要求也不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均可报考,结果导致几千人竞争。
冷静看待心态平和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因为报考人数多就压力过大。据调查,参加此次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七成多把参加此次考试作为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热身赛。2006年的平均录取率约为50∶1,2007年按报名通过人数算,平均录取率亦为50∶1,现场确认后还会低于这个比例。
省人事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公务员考试与高考不同,它考的主要是大家的基本素质,测试平时知识的积累,不在于短时间的突击,所以人事部再三强调,本次考试没有指定教材,也不举办或者委托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班。
本次考试要求有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40%以上,所以相当于一部分人其实在此之前都有各自的工作,只不过想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是在“骑驴找马”,即使考试失利,也不会影响基本生活。事实上,只要奋斗,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会有出路。
掌握方法从容备考
关于如何掌握方法,从容备考,记者采访了考试学专家王文成先生。他告诉记者,公务员考试是一种淘汰率很高的考试,考生一定要克服单一主体观念支配下的消极备考方法,即自我封闭,不与其他考生交流和比较,孤军奋战。而应该创设多主体相互协同、互为补充的备考条件,即以自身为第一主体,与自己水平相当的考生为比较主体,以规模不少于50人左右的考生群为参照主体,在备考的过程中置身于备考团体之中,从解答方法到应考能力与他们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促进自己,另一方面可以推知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应尽量不采用方程法而使用代入法和排除法来解题,以提高速度和正确率的命题取材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各个领域,有时一些题目的题干中还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可能涉及加强型、削弱型、前提型、结论型、三段论、关系(模态)命题及其推理等各种题型,这在具体方法运用上,要针对不同的题型综合运用排除法、心像法、关键词法、验证法、主谓宾判定法等方法,提高作答速度。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文明办网与网络犯罪、两岸关系、商业贿赂、三农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值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要足够关注。
考生在备考时要形成一种习惯:在阅读的时候,用笔标示出每段反映的主要意思,进而明确所有材料的主线。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对考题进行深度把握。
克服考前紧张情绪
关于如何克服考前心理上的紧张情绪,记者采访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彭熠女士。
据她介绍,适度焦虑可使大脑警醒水平提高、兴奋性增强,意识的清晰度、注意力的集中性等均有提高,但如果过度焦虑,身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就会紊乱,这样对考生极为不利,会引起大脑对学习的抑制,严重地会影响正常的复习备考,对考试成绩的威胁很大。
为缓解考前焦虑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自己的注意焦点放在如何获取成功上。考生不妨这样多想想:获取考试的成功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怎样才能创造这样的条件?我的优势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出来?这样一想,就会越想越有信心,有利于把自身的各种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
2.运用自我开放宣泄紧张不安。当自己感到焦虑时,首先要查明自己担忧的具体问题,可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借助其他可行的方式。事实证明,把自己的担忧与不安讲诉出来可以降低自我的焦虑感,并容易对问题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还可求得倾诉对象的帮助。
3.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所谓自我暗示,是人们通过诸如自我内部对话等手段,对自我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的结果,往往使自己的观念、心境、情绪、意志等发生转变。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实用意义。进行自我暗示,能够将消极的影响变成积极的作用。如在紧张情绪到来时,提醒自己:“我一定行,没有必要紧张。”如果失眠了,就告诉自己:“失眠是不想睡,等困了就睡着了。”遇到不会的问题,告诉自己:“相信我一定能做出,如果我不会别人也不会。”……再如:我今天精神特别好,学习效率一定高;这几天胃口好,身体一定不会有问题……通过暗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的情绪,达到鼓舞斗志的目的。
4.不打疲劳战。不能因为将要有重大考试,就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生活仍要有条有理,有张有弛。让生活的丰富多彩来消除由于学习的紧张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克服烦、乱、急的焦虑心理,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