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的复习计划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近两年来这部分的题量一直稳定在35道,占行测考试总题量的30%,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文章阅读则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所考查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河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ngwy.org/)的专家为考生介绍文章阅读基础知识——考查内容与做题步骤。
公务员考试的文章阅读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400-1600字之间的文章,后面给出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回答问题。阅读的材料以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人文社科类文章为辅,所涉范围比较广泛。
一、具体考查内容
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对中长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所给文章涉及知识面广泛,要求考生立足于文章内容,借助自身的言语知识进行作答。虽然考查形式是大段文章,但有大量试题是直接针对字词、语句来设置的,换言之,文章阅读这类题型实际上融合了词语替换、语句表达、长句理解、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等多种题型,是全面考查考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性题型。
专家通过分析公务员考试中曾出现过的文章阅读题目,可以看出其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词语的考查
词语的考查属于文章阅读中考查面最小的考点,考生只需阅读词语所在句子或段落即可获得答案。文章阅读对词语的考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种是逻辑填空性质的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要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在具体的句子中,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句子意思完整性要求等各方面确定词语的基本意思,同时还需结合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感情思想倾向来理解。
2.对句子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句子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上。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清除阅读中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关键语句一般包括蕴含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理解,仍需建立在具体语境的基础上。
3.对细节的考查
细节信息是承载文章内容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内容,在文章阅读这样的大段落材料中细节信息就更容易被漏掉。因此,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章阅读中的常考题型。
4.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务员考试中对标题的考查形式为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标题。
5.对文章主旨的考查
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把握材料中心思想等对文章主旨观点的考查是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的另一大考点。文章主旨可通过记叙文中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加以确定。而作者观点则要通过能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加以确认或快速排除干扰项。
6.对语意连贯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语意连贯的考查较少,其考查形式也以语句填充为主,在学习了片段阅读语意连贯型题目后,考生可对此有较好的把握。
7.对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是文章阅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考点。它与之前几种题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前面几种题型都是着眼于文章本身,而此种题型则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再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才能得出。由此可看出,此种题型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更大。
二、做题步骤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有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阅读原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2.审清题意,确定范围。
在文章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再结合各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文段和句子。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很集中,容易发现;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则比较分散,这就需要考生细心找准、找全,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打好基础。
3.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在答题时,一定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把原文和题目选项进行对照,以确定答案。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表示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得出答案或验证答案。
例题:根据所给文章和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生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旅行,乘汽车匆匆忙忙地走过,没有时间回一回头,或者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觉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解析:此题答案为D。本题是对文章中词语含义的考查。文章并没有提到文学美感的“时代性”,更没有涉及“古代的”文学。因此本题答案为D。其他三项都是对“文学美感”的正确理解。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因为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文学创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文学创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是对文章中细节的考查。精读原文找到对应的句子,“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通过比较可知,施特劳斯是因为音乐的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逃之夭夭”的,而非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因此本题答案为A。
3.第三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 )。
A.人们应懂得去欣赏美丽的世界
B.人们除了工作外,对其他事情都不太感兴趣
C.人们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变化
D.美丽的世界对工作繁忙的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第三段主要讲的是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奔波,没有注意到周围的风景,以致最后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作者意在强调的是要懂得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因此本题答案为A。其他三项明显不是第三段表达的主要意思,且有些表述违背常理。
4.对“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的“滑坡”,商业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是主要原因
B.文人哲学素养越来越低是文学美感“滑坡”的重要原因
C.文学美感的“滑坡”是事实,但不能一味地找客观原因,还是要从文学本身找出路
D.文学美感的“滑坡”,既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又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
解析:此题答案为C。本题是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考查。“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说明文学美感‘滑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学自身,要提升文学美感还应从文学自身来找出路。因此本题答案为C。A、B、D三项的原因都属于客观原因,因此排除。
5.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商品化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而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却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解析:此题答案为D。本题是对文章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精读找到对应的原文“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可知D项正确。
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的备考钟声已经敲响,6月份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考生应该的在紧张的备考中,就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复习这块,专家结合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为考生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以供参考。
第一周:
复习任务:熟练掌握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基础知识。专家建议考生把所涉及的小题型、方法、技巧等内容整体复习一遍,并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方法:对照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教材进行学习。
复习重点:牢记逻辑填空、片段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技巧。(例如逻辑填空涉及到的语境分析方法,主要是看语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相对关系、解释关系比较重要,判断出语境的关系,答案自然会出现。)
真题演练:
1、人只有和人在一起时,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喜欢安静,常倾向于______;现在,我宁可选择______,而不要孤寂。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闭 群居 B.离群 合群
C.孤寂 喧嚣 D.独处 热闹
【答案】D。解析:第一空中所要填的词语应与“安静”对应,“自闭”与“离群”通常用来表示人性格上的障碍和缺陷,排除A和B。“孤寂”在后文已出现,一般在前文不会再次出现,排除C。“独处”与“喜欢安静”对应,表示“我”的选择。故正确答案是D。
第二周:
复习任务:在全面了解了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相关题型的基础上,彻底掌握国考近4年真题的特点。
复习方法:对历年国考真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读。研究历年的变化趋势和出题的侧重点。比如,逻辑填空部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更鲜明了,通过分析语境来选择答案的题型在逐年增加。
复习重点:重点突破选词填空的语境分析和片段阅读的主观题。
真题演练: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逻辑填空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答案】A。解析:由“日积月累、不断求知”可知,该空呼应的应为“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
第三周:
复习任务:真题模拟加题目细致分析
复习方法:做模拟题。专家在这里强调模拟题一定要选择有口碑的,针对性强的,同时难度适中的。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根据大纲编写,上面的模拟题最大程度的贴合真题,考生可以利用这本教材进行演练复习。当然,做题也不要盲目,不要只强调速度不管质量,还是要以质量为主兼顾时间,一套模拟题做完之后,一定要细致的分析,并重复进行错题分析。
复习重点:彻底突破误区。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彻底弄清楚弄明白。
真题演练:
1. 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答案】A。解析:先看第一空,句中是说传统经济学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闪烁其词”是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据词义可排除B、D。再看第二空,“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由句中“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的巍峨,故应选“高屋建瓴”。
第四周:
复习任务:进行速度和心态的实战性模拟训练,实现速度和质量的双丰收。
复习方法:模拟卷的选择依然重要,可选择难度和上周相比持平或简单一些的模拟卷,这样可以增强信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专家建议考生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题,对错误的题目进行简单的分析即可,不要死抠一道题目,钻牛角尖。
复习重点:全面总结,为考试做好心理、生理、知识储备等全方位的准备。
真题演练:
1、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产品,但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有与需求保持______。因为消费者并不单是从开支管理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受到情感的______,他们真正寻求的是一种心理安定,这往往是销售者所______的。
A.一致 左右 关注 B.协调 干扰 利用
C.同步 驱动 忽视 D.统一 暗示 追求
【答案】C。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三空。题干大意是:越来越多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而医疗保险的销售情况却没有因此而出现相应的提升,究其原因,人们在购买保险时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安定,而销售者没有意识到或重视这一点。故第三空不能填“关注”、“利用”、“追求”,排除A、B、D。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南
公务员考试的文章阅读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400-1600字之间的文章,后面给出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回答问题。阅读的材料以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人文社科类文章为辅,所涉范围比较广泛。
一、具体考查内容
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对中长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所给文章涉及知识面广泛,要求考生立足于文章内容,借助自身的言语知识进行作答。虽然考查形式是大段文章,但有大量试题是直接针对字词、语句来设置的,换言之,文章阅读这类题型实际上融合了词语替换、语句表达、长句理解、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等多种题型,是全面考查考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性题型。
专家通过分析公务员考试中曾出现过的文章阅读题目,可以看出其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词语的考查
词语的考查属于文章阅读中考查面最小的考点,考生只需阅读词语所在句子或段落即可获得答案。文章阅读对词语的考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种是逻辑填空性质的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要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在具体的句子中,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句子意思完整性要求等各方面确定词语的基本意思,同时还需结合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感情思想倾向来理解。
2.对句子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句子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上。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清除阅读中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关键语句一般包括蕴含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理解,仍需建立在具体语境的基础上。
3.对细节的考查
细节信息是承载文章内容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内容,在文章阅读这样的大段落材料中细节信息就更容易被漏掉。因此,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章阅读中的常考题型。
4.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务员考试中对标题的考查形式为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标题。
5.对文章主旨的考查
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把握材料中心思想等对文章主旨观点的考查是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的另一大考点。文章主旨可通过记叙文中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加以确定。而作者观点则要通过能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加以确认或快速排除干扰项。
6.对语意连贯的考查
文章阅读对语意连贯的考查较少,其考查形式也以语句填充为主,在学习了片段阅读语意连贯型题目后,考生可对此有较好的把握。
7.对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是文章阅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考点。它与之前几种题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前面几种题型都是着眼于文章本身,而此种题型则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再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才能得出。由此可看出,此种题型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更大。
二、做题步骤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有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阅读原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2.审清题意,确定范围。
在文章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再结合各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文段和句子。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很集中,容易发现;有的题目对应的阅读区间则比较分散,这就需要考生细心找准、找全,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打好基础。
3.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在答题时,一定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把原文和题目选项进行对照,以确定答案。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表示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得出答案或验证答案。
例题:根据所给文章和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生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旅行,乘汽车匆匆忙忙地走过,没有时间回一回头,或者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觉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解析:此题答案为D。本题是对文章中词语含义的考查。文章并没有提到文学美感的“时代性”,更没有涉及“古代的”文学。因此本题答案为D。其他三项都是对“文学美感”的正确理解。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因为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文学创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文学创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是对文章中细节的考查。精读原文找到对应的句子,“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通过比较可知,施特劳斯是因为音乐的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逃之夭夭”的,而非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因此本题答案为A。
3.第三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 )。
A.人们应懂得去欣赏美丽的世界
B.人们除了工作外,对其他事情都不太感兴趣
C.人们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变化
D.美丽的世界对工作繁忙的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第三段主要讲的是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奔波,没有注意到周围的风景,以致最后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作者意在强调的是要懂得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因此本题答案为A。其他三项明显不是第三段表达的主要意思,且有些表述违背常理。
4.对“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的“滑坡”,商业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是主要原因
B.文人哲学素养越来越低是文学美感“滑坡”的重要原因
C.文学美感的“滑坡”是事实,但不能一味地找客观原因,还是要从文学本身找出路
D.文学美感的“滑坡”,既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又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
解析:此题答案为C。本题是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考查。“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说明文学美感‘滑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学自身,要提升文学美感还应从文学自身来找出路。因此本题答案为C。A、B、D三项的原因都属于客观原因,因此排除。
5.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商品化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而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却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解析:此题答案为D。本题是对文章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精读找到对应的原文“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可知D项正确。
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的备考钟声已经敲响,6月份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考生应该的在紧张的备考中,就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复习这块,专家结合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为考生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以供参考。
第一周:
复习任务:熟练掌握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基础知识。专家建议考生把所涉及的小题型、方法、技巧等内容整体复习一遍,并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方法:对照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教材进行学习。
复习重点:牢记逻辑填空、片段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技巧。(例如逻辑填空涉及到的语境分析方法,主要是看语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相对关系、解释关系比较重要,判断出语境的关系,答案自然会出现。)
真题演练:
1、人只有和人在一起时,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喜欢安静,常倾向于______;现在,我宁可选择______,而不要孤寂。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闭 群居 B.离群 合群
C.孤寂 喧嚣 D.独处 热闹
【答案】D。解析:第一空中所要填的词语应与“安静”对应,“自闭”与“离群”通常用来表示人性格上的障碍和缺陷,排除A和B。“孤寂”在后文已出现,一般在前文不会再次出现,排除C。“独处”与“喜欢安静”对应,表示“我”的选择。故正确答案是D。
第二周:
复习任务:在全面了解了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相关题型的基础上,彻底掌握国考近4年真题的特点。
复习方法:对历年国考真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读。研究历年的变化趋势和出题的侧重点。比如,逻辑填空部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更鲜明了,通过分析语境来选择答案的题型在逐年增加。
复习重点:重点突破选词填空的语境分析和片段阅读的主观题。
真题演练: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逻辑填空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答案】A。解析:由“日积月累、不断求知”可知,该空呼应的应为“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
第三周:
复习任务:真题模拟加题目细致分析
复习方法:做模拟题。专家在这里强调模拟题一定要选择有口碑的,针对性强的,同时难度适中的。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根据大纲编写,上面的模拟题最大程度的贴合真题,考生可以利用这本教材进行演练复习。当然,做题也不要盲目,不要只强调速度不管质量,还是要以质量为主兼顾时间,一套模拟题做完之后,一定要细致的分析,并重复进行错题分析。
复习重点:彻底突破误区。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彻底弄清楚弄明白。
真题演练:
1. 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答案】A。解析:先看第一空,句中是说传统经济学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闪烁其词”是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据词义可排除B、D。再看第二空,“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由句中“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的巍峨,故应选“高屋建瓴”。
第四周:
复习任务:进行速度和心态的实战性模拟训练,实现速度和质量的双丰收。
复习方法:模拟卷的选择依然重要,可选择难度和上周相比持平或简单一些的模拟卷,这样可以增强信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专家建议考生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题,对错误的题目进行简单的分析即可,不要死抠一道题目,钻牛角尖。
复习重点:全面总结,为考试做好心理、生理、知识储备等全方位的准备。
真题演练:
1、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产品,但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有与需求保持______。因为消费者并不单是从开支管理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受到情感的______,他们真正寻求的是一种心理安定,这往往是销售者所______的。
A.一致 左右 关注 B.协调 干扰 利用
C.同步 驱动 忽视 D.统一 暗示 追求
【答案】C。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三空。题干大意是:越来越多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而医疗保险的销售情况却没有因此而出现相应的提升,究其原因,人们在购买保险时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安定,而销售者没有意识到或重视这一点。故第三空不能填“关注”、“利用”、“追求”,排除A、B、D。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南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