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必备技巧
申论写作在公考中一直是令广大考生觉得头疼的一环,许多考生在申论写作环节失分较多,最终导致总体分数不高,从而无法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在此,河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ngwy.org/)就申论写作题的答题思路和写作技巧为广大考生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对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文章观点应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导向
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往往选择当今社会中引起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其中的许多是社会负面现象,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可能会被材料中的社会负面问题所引导,出现价值导向上的偏差。如有考生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话题时曾作出了这样的表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当子女生活困难无法保证自己生存时,父母应当倾其所有来保障子女的生存。所以在面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时我们应当优先发展民生,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不用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这种观点乍看之下似乎是很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他只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所以其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几乎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所以在写作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观点的确立,让自己的观点符合积极、主流的社会价值导向。
二、文章内容应显示出乐观向上的态度
如前所述,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往往是一些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可能更多地是一些社会顽疾,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甚至是贪污腐败问题等等。面对这样一些社会问题,一些考生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而呈现出一定的偏激心理或者是流露出某种沮丧的心理,这些都不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时的心理素质要求,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社会问题,坚信我们能够成功的化解和处理面临的这些挑战和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科学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去分析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而不应当悲观沮丧或者是偏激狭隘。
三、文章写作应辩证、全面地分析材料中的问题
在此要着重指出的是,一些考生听到辩证地分析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也会出现偏颇,或者说写作时容易导致文章的中心观点不明确,从而导致失分。有些考生认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从积极或者正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然后再从消极或者负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社会现象,最后再强调一下对该问题或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多地可以理解为写作者是在“和稀泥”,充当“和事老”,因为写作文章的人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也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应当标明自己对所分析话题是支持还是反对态度,然后再具体分析该问题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这样才能说是观点明确。
四、策论文写作应注意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写作中所涉及的话题可能是社会的顽疾,出题人设置这样的题目是希望考生为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的,如果考生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对策,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问题的恶化,不但不能帮助政府部门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给政府部门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甚至导致问题复杂化,这样的对策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我们所提的对策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即在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可以实现,而不是好高骛远的空谈。
知道了申论写作大致应注意的点,考生还应该知道在申论写作时要掌握的方法。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申论文章的写作方法与议论文存在一定区别,条理必须清晰、切忌冗长。而且申论的文章不是散文更不是美文,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必须坚持原则性,必须拥有果断中肯的原则,切忌观点模糊或者过激。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结合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
范本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意解析:字数限定在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在分析题意之后,就应该选择正确的答题步骤: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然后,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并且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上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范本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题意解析: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肯定在给定材料之内,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同样在分析完题意之后选择答题思路,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等等。职能分类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还有核心元素分析法,就是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范本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题意分析:文体是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观点一定要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能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内容一定要充实,这就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论述一定要深刻,这就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文章要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文章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文章必须总体上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科学拟制申论文章标题
一、文章观点应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导向
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往往选择当今社会中引起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其中的许多是社会负面现象,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可能会被材料中的社会负面问题所引导,出现价值导向上的偏差。如有考生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话题时曾作出了这样的表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当子女生活困难无法保证自己生存时,父母应当倾其所有来保障子女的生存。所以在面对经济落后的地区时我们应当优先发展民生,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不用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这种观点乍看之下似乎是很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他只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所以其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几乎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所以在写作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观点的确立,让自己的观点符合积极、主流的社会价值导向。
二、文章内容应显示出乐观向上的态度
如前所述,申论写作题所涉及的话题往往是一些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可能更多地是一些社会顽疾,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甚至是贪污腐败问题等等。面对这样一些社会问题,一些考生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而呈现出一定的偏激心理或者是流露出某种沮丧的心理,这些都不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时的心理素质要求,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社会问题,坚信我们能够成功的化解和处理面临的这些挑战和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科学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去分析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而不应当悲观沮丧或者是偏激狭隘。
三、文章写作应辩证、全面地分析材料中的问题
在此要着重指出的是,一些考生听到辩证地分析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也会出现偏颇,或者说写作时容易导致文章的中心观点不明确,从而导致失分。有些考生认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从积极或者正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然后再从消极或者负面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或社会现象,最后再强调一下对该问题或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多地可以理解为写作者是在“和稀泥”,充当“和事老”,因为写作文章的人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也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应当标明自己对所分析话题是支持还是反对态度,然后再具体分析该问题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这样才能说是观点明确。
四、策论文写作应注意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写作中所涉及的话题可能是社会的顽疾,出题人设置这样的题目是希望考生为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的,如果考生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对策,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问题的恶化,不但不能帮助政府部门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给政府部门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甚至导致问题复杂化,这样的对策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我们所提的对策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即在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可以实现,而不是好高骛远的空谈。
知道了申论写作大致应注意的点,考生还应该知道在申论写作时要掌握的方法。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申论文章的写作方法与议论文存在一定区别,条理必须清晰、切忌冗长。而且申论的文章不是散文更不是美文,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必须坚持原则性,必须拥有果断中肯的原则,切忌观点模糊或者过激。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结合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
范本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意解析:字数限定在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在分析题意之后,就应该选择正确的答题步骤: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然后,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并且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上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范本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题意解析: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肯定在给定材料之内,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同样在分析完题意之后选择答题思路,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等等。职能分类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还有核心元素分析法,就是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范本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题意分析:文体是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观点一定要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能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内容一定要充实,这就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论述一定要深刻,这就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文章要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文章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文章必须总体上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科学拟制申论文章标题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