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为了永远的家园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这是四川省青川县枣树村村民张贴在新建住房墙壁上的两幅标语,也是汶川大地震之后数千万受灾群众的共同心声。
大地震后,重建家园理所当然地成了第一要务。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现场考察、指导,中央财政大力扶助,全国人民纷纷捐献,十九个援建省市也全力以赴。
但是,灾区人民心里十分清楚,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于是,他们在用自己的双手掩埋了亲人、擦干了眼泪之后,清理废墟、平整土地、规划新址,开始了异常艰难、悲壮的恢复重建工作……
在北川县擂鼓镇的一个小村里,我见到一个姓刘的20岁的年轻人。他的父母都遇难了。但这场灾难使他骤然成熟了起来,以前全部依赖父母生活的他,在村干部和邻居们的帮助下,正在自建新房。他坚定地告诉我,失去了亲人,但没有失去未来,他要成家立业,为告慰父母更好地生活下去!
在青城后山的工地上,有一位身着黄色针织开衫和黑色长裤,拄着拐杖的中年妇女,正吃力地将一篓红砖背上三层楼房的顶部,满是皱纹的脸上流淌着密密的汗水,她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一抹,一甩,继续向上爬。她叫李中琼,是周围工地的背脚工。她背着重重的砖石,每天要在山道上行走数十公里。但她的脸上,仍有阳光般的笑容……
在震中映秀镇的一个简易板房内,我见到了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人,他叫向泽朗,是省民委下派的挂职干部,已经几个月没有回家了。他的嗓子早已沙哑,一边热情地接待我,一边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刚和我说了几句话,就被几个村干部忙着叫走了……
灾区的每个角落里,到处都是紧张而忙碌的身影。工人们把倒塌的厂房重新建起来,把砸坏的设备重新修起来,接上电源,于是,机器便又开始了隆隆的歌唱;农民把垮塌的田坝重新垒起来,把黑油油的土壤填进去,播上种子,青葱葱的庄稼又长出来了,在阳光下,在春风中,像一团团绿色的火苗在舞蹈。
家园,不仅仅是身体休养的住所,更是生命依存、生活幸福、生产发展、事业延续、心灵栖息的一生的温馨所在!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走在灾区的土地上,已不见了最初的悲伤,入眼最多的是繁忙的重建景象。与震前相比,更漂亮的房屋,更雄伟的大桥,更现代化的工厂,已经或将要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偏远的农村里,人们欣喜地看到,千百年来传统的以砖石为主体的四川民居发生了变化,代之以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设计更加合理,呈现出多元化的现代气息,在保留川味特点的同时,还融入了闽南风格、海派气韵……
在映秀镇,我看到了小镇的规划设计图,是由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等参与设计的。那位叫向泽朗的挂职干部告诉我,小镇规划区面积约0.74平方公里,根据“小而美、精致特色、安全宜居”的目标,将成为全世界“抗震建筑的示范区”。
还有北川县城将要移居的小镇,全新的设计蓝图已经完成,马上就要开工了。那更将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县城。这个小镇的名字,由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斟定:永昌镇,寓意着永远昌盛。
安县花荄初级中学新建的教学楼正在封顶,当地的学生们在今年9月1日前就可以进入新校舍上课了。工地现场的一位总监说,我们一定要把学校建成最牢固、让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在都江堰,在青川,在平武,在阿坝,处处可见刚刚竣工的楼房、厂房、学校和商场。著名的小鱼洞大桥马上就要完工了,新开辟的都汶高速公路也要在今年“5• 12”当天通车了……
在众多的受灾家庭里,精神家园的重建也在进行中。
映秀镇渔子溪村的刘志福老汉一家,失去丈夫的三儿媳鲁燕已经在考虑重组家庭,失去女儿的大儿媳和失去儿子的二儿媳已经怀孕了,她们的脸上逐渐恢复了笑容。据不完全统计,灾区有数千名曾经的母亲又要当母亲了,她们都可以到当地妇幼保健站免费接受体检……
4月26日,北川的吉娜羌寨里,20对重新组建家庭的新人按照传统的仪式举行了隆重的集体婚礼,他们身着民族服装,高喊着“希斯库(干杯)!”。
自强、自立、自救,坚强、坚定、坚韧。在把眼泪化作笑容的不屈眼神里,在重建家园的铿锵脚步声中,灾区人民为重建家园凝聚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印刻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挺立在每一个人的脊梁里,熔铸在每一个人的魂魄中!
在一年之后的这个五月的灿烂阳光下,灾区人民胸怀着这种伟大精神,舞动着千万双勤劳而又智慧的手,正在把一处处废墟抚平,正在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半月谈》2009年第9期